这个梗的含义是指在翻译时要注重译文的准确性、流畅性和文学性,即翻译要符合汉语的特点,注重内容的准确性、语法结构的通顺和语言的文采。
该梗起源于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,在他的《天演论》一书中提到了“信达雅”的概念。严复指出:“译事三难:信、达、雅。求其信,已大难矣!顾信矣,不达,虽译,犹不译也,则达尚焉。”他认为翻译的难点在于保持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,即要求译文准确无误;同时,译文也要能够流畅易懂,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;并且译文还应该具备美感,选用得体的词语,追求古雅的风格。
在社交生活中,使用这个梗可以指出某人的翻译素质是否符合信达雅的要求。比如,当某人翻译一段英文文本时,我们可以评价他的译文是否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,是否通顺易懂,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文采。正确运用这个梗可以用来调侃一些翻译质量较差的文章或作品。